認知障礙症是否正常的老化現象?甚麼是「治療黃金期」?若你有以上疑問,你可能需要「了解認知障礙症」——這正是今年9月世界認知障礙症月的主題。
衞生署及中文大學醫學院研究指出,本港70歲以上的長者,每10人就有1名患有認知障礙症。而根據香港認知障礙症協會2019年的調查,近八成(77%)受訪者誤以為正常老化會導致認知障礙症,超過七成(74%)不認為有很多改善患者的措施,亦有受訪者擔心權利被剝削及被歧視而不願公開病情。種種憂慮和誤解,都有機會延誤診治。
事實上,認知障礙症是一種腦部退化的疾病,與正常老化不同,而發展過程可長達十年。有台灣的老年精神科醫生以拋物線來比喻,若不及時處理,患者狀況會像下墜的球般快速掉落,使病情快速惡化至中重度,出現大小便失禁、吞嚥困難、無法對話、甚至要完全臥床、完全依賴他人等情況。照顧者若難以照顧,可能需轉至護養院居住,由專業人員照顧。
相反,如能把握治療黃金期,就像把球拋得遠一點,延緩退化速度。家人若發現長者不再勝任熟悉的事,例如:忘記怎使用微波爐、不懂閱讀月結單;對於掌控時間、地點、言語等都有困難,例如:不能分辨日夜和四季、不懂得搭交通工具、將手錶說成鐘等,這些屬於早期徵狀,需要及早求醫,有助減低照顧者的負擔、社會的支出及維持患者的生活質素。
正確了解認知障礙症,減少各方的憂慮和誤解,有助長者及時得到治療。 除了可從世界認知障礙症月的年度報告中了解,網上還有很多相關的評估和資源,提供前中後期的照顧錦囊,供照顧者參考,更多詳情可點擊此處 。
資料來源:《AM730》2021-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