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顧者書房|《一直喊不舒服 卻又不去看病》


臺北榮總老年精神科主任蔡佳芬這本書,名字應該很多照顧者共鳴,內容亦是鉅細無遺:長輩一個令人不解的行動,蔡佳芬可以列出好幾種可能,就像一列清單,照顧者可以逐個剔;並且有大量故事,讓照顧者讀了消消氣:「原來不止我家是這樣」。 
 
例如:「為什麼我怎麼做,他都不滿意?」 
可能一:你給的,是對方「需要的」,但不是他「想要的」。 
那就要從對方「想要的」入手。「想想就像養小孩:如果忙於工作、疏於陪伴,再多才藝補習,孩子也是不滿。」蔡佳芬不斷用比喻,讓照顧者明白長輩的心情。 
可能二:老羞成怒,比方不肯用尿片、不肯吃碎餐……總之就是不肯承認需要協助。這時照顧者不要一直提失能和退化,而是強調好處,甚至編理由。資深照顧者潤秀就曾經哄母親穿「尿片褲」:「這是你兒子從外國買回來的特厚內褲,好貴的!」 
可能三:妄想作崇,講道理沒有用——這時可能需要的,是調整藥物。 
還有種種可能:不是你不好,是他心情不好;極度嫌棄,因為沒有實際需要……知道原因,才能對「症」下藥。 
 
蔡佳芬是醫生,特別重視分清楚長輩是鬧脾氣,還是生病——除了腦部患上認知障礙症,也要留意是否情緒病。 
有些說話,由醫生寫來,額外權威,就像父母一天到晚傳長輩圖,醫生卻看到好處包括:增加社交,抗憂鬱、防失智。讀著讀著,明白多了,也就漸漸多了力量去包容。 

「子女往往關注病痛,卻忽略了心情。」蔡佳芬語重深長地提醒,父母難以接受老去、難以面對死亡,並不是錯誤,每個人都得學習當父母,父母老去時,子女也得學習成為照顧者,大家其實都是學習中過生活。 

陳曉蕾
香港記者,大銀總監,報導《剩食》、《香港好走》等均獲多項書獎。

這篇文章對你有幾大幫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