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顧者書房|《瀕窮女子》


這本書的背景,是2011年日本報章報導「單身女性三人有一人貧窮」,記者飯島裕子從不同角度講述貧窮女子。我急不及待翻開全書,希望找到一章寫女性因為照顧家人,失去經濟保障——然而,沒有。

怎會沒有呢?身邊太多女性因為家人放棄工作:辭去工作照顧癌末的爸爸、轉為Freelance好多點時間陪認知障礙症媽媽,照顧漫漫長隨時超過十年,回到職場,還能做什麼?

陳太在父母離世後,每天早上去寫字樓做清潔。「會考慮做護理工作嗎?」我問,多年前訪問戴樂群醫生,已建議資深照顧者「畢業」後轉做護理員,或者照顧策劃。

「不是自己家人,怎會做這些事?」陳太替失禁的爸爸洗澡、天天替認知障礙症的媽媽餵飯,費神找上門和院舍服務,兩老離去,夠了,她寧願做清潔,錢少但沒心理壓力。

美玲幾年前辭去會計文員,照顧媽媽,沒想到患上情緒病,之後完全沒法再工作,要申請綜援。Anita在四十歲年薪逾百萬,毅然放棄事業照顧家人,年近五十,找工作高不成低不就,剛要投入新工,家人突然又惡化……

《瀕窮女子》還是值得讀的,單親家庭、單身、長者這三類的貧窮人口,都是女性為主,像單親父親家庭經濟會比單親母親好一倍,因為母親照顧孩子難以工作?

嘗試在每一章節裡,找女性照顧的身影:厚生勞動省計算25-34歲沒有從事有收入工作的未婚女性,高達52%報稱家事、7%在學、41%是其他。作者相信這過半從事家事的,包括照顧離職的女性,尤其未婚者相對被期待負起照顧責任,但也指出包括隱蔽青年。

2013年大阪一名31歲女子發現餓死家中,她原本和認知障礙症媽媽一起生活,媽媽病倒被救護車接走,救護員沒發現隔壁房間的同樣體弱的女兒,幾個月後才因為屍體異味被發現。照顧者是媽媽?還是兩人一直互相撐住?

日本經濟衰退多年,職場環境惡化,不時出現過勞死的新聞,民間組織調查女性因為工作壓力患上抑鬱症,和男士一樣多。而女性比男性更難擔任穩定的正職,所得工資只有男性的六成。目前15歲至24歲女士的「非典型僱用率」由昔日一成增加到四成,並且有高中生因為家庭經濟原因選擇不升學,這學歷幾乎註定只能在便利店或食肆兼職。

貧窮年青女子近八成與父母同住,再加上愈來愈多沒結婚,繼續住在家,當負責家計的父親離世、母親生病,這女兒根本沒法兼顧照顧和生計。

飯島裕子希望這書,讓貧窮女子被看見,但願香港照顧者亦被正視,照顧有津貼,貧窮的照顧者更需經濟以外的支援。

書籍資料:
2002大塊文化 《瀕窮女子》飯島裕子著 洪于琇譯

注:陳太、美玲、Anita均為真實經驗,為保私隱使用假名

陳曉蕾
香港記者,大銀總監,報導《剩食》、《香港好走》等均獲多項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