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顧者書房|《如果父母老後難相處》


一見書名,就買下書架上所有的這本書。父母可愛,照顧心甘命抵,父母可惡,那恩怨情仇是外人難以明白的。 

美國高齡照顧組織Aging Network Service由社工在八十年代創辦,專門協助長者及其照顧者,發現求助的子女照顧者,超過一半會因為「麻煩」父母感到焦慮,尤其兩代關係早已麻麻,父母需要照顧時,子女不得不重新面對。更糟父母因為生病或喪偶,變得更難相處。 

作者把「麻煩」父母分為六種: 

  • 依賴型父母」:經常對子女提出無理要求,明明需要幫忙,卻堅決不求助。 
  • 撥冷水型父母」:對什麼都不滿意,疑神疑鬼容易暴怒。 
  • 自戀型父母」:自我中心,對子女需索無度,整天嚷著不舒服。 
  • 控制型父母」:不容挑戰,容易激起子女的無助或憤怒。 
  • 自毀型父母」:生活妄顧健康,如同慢性自殺。 
  • 恐懼型父母」:杞人憂天,經常失睡,拒絕面對現實。 

作者希望子女了解後,可以新的角度看父母,變得不那麼容易生氣,並且比較有同理心:「你會學著不再耗費心力地去改變父母,而是尋找有建設性的、實際的方式接納他們。」 

書中大量實際例子,會令子女非常有同感,也有不同的方法,包括評估實際父母的風險程度,才作出適合的照顧安排;尋求個人諮詢或者互助團體,不讓「一片孝心搾乾自己」;甚至把應付父母的技巧,用於工作上,例如更懂得面難纏的客戶,找到滿足感。 

作者不時用角色扮演的方法,讓子女想像父母說出刻薄的說話時,可以怎樣回答。可惜這些對話,在華人社會未必行得通。讀著,腦海裡浮現的都是電影裡的外國人——非常希望有香港的專家,寫出適合這城兩代人的相處方法! 這本書最後一章,發人深省:「麻煩」父母,會讓子女都同樣變得「麻煩」,同樣令下一代更難照顧,因此更需要醒覺,打破惡性循環。 

陳曉蕾
香港記者,大銀總監,報導《剩食》、《香港好走》等均獲多項書獎。

這篇文章對你有幾大幫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