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顧者書房|《好想殺死父母》


中大學生抱怨阿媽強開房門叫食飯,導致考試不及格;朋友不滿父母常打擾,無法在家工作……香港房價高企,子女已難以自立搬走,再加上疫症兩代人一齊困在父母家中,更是困獸鬥。

於是在書櫃上拿起這本書《好想殺死父母》,標題嚇人,內容更是直白得咋舌。

作者石藏文信是內科醫生兼大學醫學院教授,認真地把子女不滿父母,起名為「疲於父母症候群」。二零一五年他透過網絡訪問了近八百人,六成男人及七成女人都覺父母帶來壓力,女性被訪者無論有否結婚、有否生孩子,一樣不滿父母。

網絡問題有十二條,調查子女不滿的原因、怎樣處理、有否因而罹患身心疾病、第一次這樣想是幾多歲、這負面情緒會否因為父母死去而消除……最令石藏文信關注的,是超過一半人會內疚。比起憎恨父母,這種自我壓惡的情緒,更易令子女陷入沮喪。

「我希望讀者知道:對父母不滿不是異常,而是理所當然的。」石藏文信認為要承認不滿,才會重新思考如何相處。作為醫生,他會直接建議病人改變相處方法,例如不接電話,改用電子郵件就事論事來應對。

石藏文信抽出子女對父母不滿的三大原因,仔細書寫,包括:「父母過度干涉」、「自卑感」、「老人照顧」。

在照顧的一章,石藏文信見到太多照顧者在精神上被逼到絕境,大聲提出:「不要一個人獨自擔起照顧工作!」他認為若要照顧父母,要以不犠牲自己的家人和生活為限,要在能力所及範圍內,而時間長度是三個月——原來日本《育兒、照顧休假法》最長是九十三天,對大多數日本人,不辭掉工作而能夠照顧父母,最長就是休假九十三天。石藏文信指出子女放棄工作不但收入不保,照顧感到沮喪時也無處可逃,十分不健康。

石藏文信建議在實際照顧父母之前,最好先去高齡者照顧機構做義工,實際知道自己的力量和界限;趁父母還健康時,事先詢問他們的照顧意願,兄弟姐妹事先討論分工;還有,不要因為擔心父母年老把他們接到家裡同住,這是「製造麻煩的根源」,相反應善用社區服務,延長父母可以自力生活的時間。

這些建議乍聽似乎不太「孝順」,然而日本近年的謀殺案,犯人和死者竟然超過一半是家人,最多是配偶,第二位就是子女殺死父母。石藏文信相信家人太以「愛」美化甚至情感勒索,反而釀成悲劇。

網絡問題最後問:「你希望父母活到幾歲?」「希望見到父母臨終最後一面嗎?」超過一半人原來期望父母活過九十、一百歲,三份二想見到父母最後一面。這份愛與恨的矛盾,促使石藏文信動筆寫這書。

陳曉蕾
香港記者,大銀總監,報導《剩食》、《香港好走》等均獲多項書獎。

這篇文章對你有幾大幫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