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顧者書房|《哈佛醫學專家的老年慢療八階段》


這本書可能每位子女都應該讀,減少與父母之間的磨擦,更好地準備未來的照顧過程。

作者美國老年醫學專家 DrMccullough 批評現代醫療「工業化、不人性化、以疾病為中心、以科技為導向」。想像早產兒,目前可以用醫學龐大機器搶求,可是當病人是臨終長者,是否應該如此?延長死亡過程,不但無法拯救,反而充滿折磨,被支離破碎的醫療體系壓搾殆盡。

DrMccullough 提出「慢療」(Slow Medicine),放慢腳步,先用時間去理解,而不是太快採用科技和醫療的方法,避免倉促干預。

全書分為八個階段:穩定、妥協、危機、復康、衰退、死亡的序幕、死亡、悲痛/遺贈,每個階段都有所需的關注事項,清楚易讀。由於香港和美國的醫護系不同,這裡主要介紹第一和第二個階段,尤其對華人文化,是很好的提醒。

「何必驚動睡著的狗?」若然父母可以獨自生活,千萬不要提早同住,包括提出一起移民。Dr Mccullough 用了很多幅篇解釋子女需要設身處地,父母也在學習如何變老,可以未雨綢繆,但不必過慮。子女可以認識父母社區中的成員、請父母認真擬定預立醫囑、訂定持久授權書等。

當父母突然不妥:發現有長期病,或者跌倒等,不要反應過大。「強調長者仍然保有的能力,避免驚慌,或過早終結他們的獨立。」Dr Mccullough 建議分清楚:
老化:這是自然的過程
疾病:醫學定義的身體異常
不適:失去身體的功能

注意疾病不一定引起不適,可了解父母的反應風格,留意實際變化。作為醫生,Dr Mccullough強調首先不是使用藥物或者醫療程序,而是動員所有照顧者,包括家人、朋友、鄰居等幫忙,相對醫護人員,熟悉面孔更可以幫助長者保持個人的生活。

照顧者要考慮與兄弟姐妹共同照顧的未來機制,讓孫子女意識到未來的挑戰,最好找到可詢問醫護的朋友、可拜託幫忙的親朋戚友⋯⋯盡可能擴大支持的「團隊」。

在父母健康初起警號,子女就可以開始學習相關疾病使用的詞彙,要理解很多研究都是針對中年人,並不一定適用於長者。所謂「慢療」,不要期望醫護給多額外的時間,而是照顧者需要用時間消化診斷,寫下觀察,列出擔憂,讓長者帶著這筆記去見醫生。

「大家都需要時間適應改變。」慢慢地,一起重建健康的基礎。

陳曉蕾
香港記者,大銀總監,報導《剩食》、《香港好走》等均獲多項書獎。

這篇文章對你有幾大幫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