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障礙症照顧策劃師手記 | 《在家千日好》


最近收到很多照顧者求助,大部份都是關於一些腦友記在院舍發生的各種問題,例如情緒波動、甚至是偷走等等⋯⋯

家人跟我說:「佢哋之前唔係咁㗎!依家都唔知點解會變到咁。」其實答案好簡單,不如今次就由以下這位伯伯來告知大家吧!

陳伯原本與老伴同住,但由於太太年老力衰,再也無法繼續照顧陳伯,而子女亦因家庭及工作關係無法長時間照顧,於是唯有忍痛送陳伯到附近的護老院暫住。

陳伯雖患有中期的認知障礙症,但言語溝通大致正常,能夠清楚表達自己的情緒和感受。根據家人的資料,陳伯在院舍與院友及職員相處愉快,只是認知能力大不如前,因此找我們提供治療及訓練。

第一次看到陳伯,他與家人同來,滿面笑容似的,不過家人離開後,就顯得愁眉苦臉,沒精打采。我問他為什麼沒精打采,是不是發生了什麼事情,就是這句說話就觸動了他心裡抑壓了很久的愁緒。陳伯:「我老喇⋯⋯又冇記性,咩都唔識做,淨係可以坐喺屋企個天井望吓個窗⋯⋯咁又一日。」

由於陳伯已經入住院舍一段時間,但他仍然自稱住在屋企,於是我追問:「陳伯,你宜家同邊個一齊住?」陳伯:「我依家同啲仔女一齊住,不過佢哋好少返嚟,同埋間屋搬咗好多人入嚟住,成日有人攞咗我啲嘢,有時又話我攞咗人哋啲嘢,我咩都唔記得喇,每一日淨係可以坐喺度等我啲仔女返嚟食飯⋯⋯」

說到這裏,陳伯終於忍不住流下淚來⋯⋯我內心亦不禁酸了起來⋯⋯

香港是一個很現實的地方,子女要盡孝除了講心,亦要講錢;講居住空間;講時間。很多時大家都是迫於無奈,才將至親送到院舍裡去。不過「龍床始終不及狗竇」,不少腦友記就因為無法適應新的居住環境,而出現各種情緒,例如抑鬱、惶恐不安,繼而誘發出不同的行為問題。有時甚至會因為這些問題而受到約束,以致身體狀況每況越下。

就以陳伯個案為例,在我而言首要任務並不是去為他提供任何的認知上的支援,而是支援他那思念和孤獨的愁緒。

在陳伯的世界裡,自己是依然居住在家中,子女不過是因為工作繁忙很少「回家」而已⋯⋯

不如大家又估下,陳伯係因為認知問題而誤以為自己依然住在家中;還是,他為自己編寫了一個故事,好讓他有一個等子女歸來的理由?

Zoe & Alvin
耆俠會創立人,認知障礙症照顧策劃師。醫護夫婦;香港註冊護士及職業治療師,以同行者身份致力幫助認知障礙症患者及家人,在患病的旅途上提供支援、治療和意見。

這篇文章對你有幾大幫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