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肆虐,不少長者因而離世,聽著每天的新聞報導令人傷感,他們不是一組數字,而是一位位原本有自己生活和家人的老人家。
與嫲嫲同住的90後阿浵對疫情也感擔心,日間中心暫停開放,嫲嫲不用「返學」,但每天阿浵仍會趁著人少的時間,陪伴嫲嫲落街散步,讓患有認知障礙症的嫲嫲可以活動筋骨,呼吸一下新鮮空氣。
視象訪問開始前,他們剛散完步回家,嫲嫲精神抖擻跟我們打招呼:「Hello!」附上她的招牌笑容,一𣊬間已把大家隔著屏幕的距離打破了。
陽光男孩 照顧兩老
大概阿浵也遺傳了嫲嫲的樂天快樂,給人開朗陽光男孩的感覺,原來他照顧長者已有數年經驗,雖然一開始照顧嫲嫲的是爺爺,「剛發現嫲嫲患上認知障礙症時,爺爺當時仍健在,我和妹妹要上班上學,所以由爺爺來照顧她。起初當然會擔心兩老的生活過得來嗎?但慢慢發現,原來爺爺仍有能力照料好嫲嫲,看見他們如常生活,也算放下心頭大石。」
「後來爺爺突然中風,情況變得不樂觀,一下子有兩個老人家需要照顧,就是那時我開始成為一位全職的照顧者。」那年阿浵只是位22歲的小伙子。
嫲嫲聽到我們言談間提及已離開的老伴,拿出他們在台灣旅行的合照介紹起來,相中兩人戴著草帽,站在田邊,微微的笑。她有時會忘記自己已結婚,但看著相中人會記起自己的丈夫,嘴角不禁向上揚。
「他們以前是盲婚啞嫁,婚禮當日才第一次見面。雖然如此,但爺爺嫲嫲非常恩愛,相處很好,很少吵罵,因為嫲嫲覺得吵架很無謂。」
與家人深厚的連結亦影響了阿浵當上照顧者,「當初辭職照顧他們時,沒有想過要成為照顧者,只是純粹覺得為家庭好。」小時候被爺爺嫲嫲照顧,長大了變成照顧他們的人,不是出於報恩或回饋的原因,而是爺爺嫲嫲關心家人的精神早已種在他的心裡。
蒜頭出走社區
要照顧認知障礙症長者並非易事,每位長者的表現方式都不盡相同,就如每個人都有獨特的脾性。日夜顛倒是其中一個認知障礙症較為常見的狀況,阿浵的嫲嫲亦有此行為表現。有段日子,阿浵因為不想嫲嫲日夜顛倒影響活動和認知能力,「她喜歡煮食,所以想到可以請她日間幫忙剝蒜頭」,但當剝好的蒜頭愈來愈多,家裡吃也吃不完可以怎麼辦?於是,阿浵又想到配合本地食材,把這大堆蒜頭製作成蒜香醬,炒菜煮麵皆宜,義賣出售並命名品牌為「蒜頭婆」,靈感雖來自嫲嫲,包含的豈止嫲孫深厚的感情,亦支持著本地農業和基層長者。
勿以善小而不為,一顆小蒜頭蘊含的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情懷,阿浵由對自己嫲嫲的關心,擴大至社區上的其他長者,和社工朋友合作推動長者友善社區,一起走訪長者中心,與參與「蒜頭婆」活動的老友記一起剝蒜頭,聊聊天,為的是讓長者不只停留在被照顧的感覺,而是他們依然有能力為其他人帶來快樂,品嚐到美味可口的蒜香醬。
共同生活 互相照顧
年紀小小,阿浵就已經擔起照顧者的身份,他對「照顧」二字,自有體會。「『照顧』於我而言,最基本的就是照料好對方的衣、食、住、行,張羅細微如方便她穿、脫的衣服等細節。現在自己睡前、起床後的第一件事便是去看看她,檢查有沒有東西阻擋通道、照明等等,已成了習慣。」
訪問期間,孫子剝龍眼問嫲嫲吃不吃,她卻一臉嬌嗔:「不要啊!」之後為了阻止嫲嫲去睡覺,阿浵叫嫲嫲幫忙剝龍眼分散其注意力,他又可以假手於人輕鬆吃龍眼,而嫲嫲同時也一邊剝龍眼一邊吃起來。
阿浵形容嫲嫲氣場很好,是個開心嫲嫲。
「很多人會認為,照顧者是單一的身心付出,但其實是雙向的,以我和阿嫲為例,我們共同生活,我照顧她的日常起居;但她不時的無厘頭回應、撒嬌、笑容也照顧到我的心靈,無意間安撫了我。」
▸▸▸ 繼續閱讀 阿浵與蒜頭婆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