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顧是「有大食大」?(二)


◂◂◂ 重溫上一篇 照顧是「有大食大」?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 

辭去工作後,全職照顧的她又再被身邊人問及「為何沒有讓弟妹分擔照顧的工作?」 

大家姐毫無疑問、亦好肯定地回應:「只要在照顧路上會遇到問題,他們絕對會幫我手。」 

縱使一家人住在不同地區或者身在外國,亦可靠著通訊軟件互相維繫、更新媽媽進度。在互相的體諒下,在港的家人會一起安排及協調放假時間表,讓Dora可以有適時的休息及喘息的時間;而身在外地的家人也透過通訊軟件緊密地留意著媽媽的狀況。 

家中的「大細路」 

媽媽在家復康期間,發現她的生活、飲食習慣活像個小孩。上一輩的老人家都偏向少運動,加上她有長期病患,所以一定要改善過往的生活模式,才不會讓病症纏身。 

為了理解病情,跟主診醫生協商後,決定從運動入手。要改變一個長年累月沒有運動習慣的人肯做運動,當然不會很順利。由不接受或甚抗拒,到使出女兒的必殺技—– 「又呃又氹」,媽媽才漸漸地接受,慢慢肯去嘗試。

有子女照顧的父母,頓時角色轉換,性格像細路仔。女兒又發現,只要自己為她編排好時間表,又陪伴在旁的話,母親使會依隨她的意願——肯運動起來。 

交接照顧者火炬 

日復日地半年就過去,得出頗滿意的健康成績表。察覺到母親身體狀況一直維持在頗為穩定的情況下,Dora終於鬆了一口氣,亦作了一個新嘗試:聘請外傭姐姐一起照顧媽媽,既可分擔照顧工作,自己又可稍作小休。 

以「媽媽可以安享晚年」的心,憑過去自己的照顧心得,將自己為媽媽設計的運動時間表、飲食餐單都「薪火相傳」下去,讓「姐姐」作最充足的準備。 

「愛,要說出口」 

回想媽媽訴說在家時儘管對著牆壁呼喚,還是得不到任何回應的情況。她很明白兒女成材、成家立室後,會減少跟父母見面、傾訴的機會;或者媽媽會卑微一想,「如果因為掛念而經常致電給子女,會對他們帶來不便嗎?」很多時候,一句簡單慰問,看似微不足道,對老人家卻是彌足珍貴。 

▸▸▸繼續閱讀 照顧是「有大食大」?(三)


這個故事能令你從中得到鼓勵或啟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