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氣男人的浪漫 給外父的「暗黑料理」(二)


透過656找到出口   展開不一樣的照顧旅程

硬碰硬不是辦法,Johnson透過Facebook認識「656照顧者好幫搜」,從中參加了平台發布的其中一個活動「照顧者戲劇工作坊」,當中透過戲劇手法及敘事治療方式體驗照顧者及被照顧的角色,最後終找到出口:「我做話劇的角色是坐輪椅的老爺,我感受到外父現在被照顧的無奈和不開心。因為他從原本的一家之主,要照顧一家大小的大男人,到現在連喝杯水也要別人遞上。」在外父的角度去思考,多了一份諒解,怨言自然減少,「以前會覺得:『搞錯!你五十多歲時不用理會我們,到處去玩,我五十多歲時,放假就要照顧你,你還這樣對我?』但是透過角色扮演,會深入理解到為甚麼他會這樣,以前他行動自如時真的『曉飛』,現在要靠我們的時候,原來他也會不開心。」

從角色扮演理解到外父的心境,現在Johnson會主動幫他找節目,帶他到處遊玩,參加活動,即使要勞師動眾揹着氧氣瓶到處跑,也不辭勞苦:「帶他去玩摩天輪,另外是文化博物館,甚至長洲我也試過帶他去。因為他很久沒乘車,搬到市區後,我們帶他到處走走,但是他只可以走幾步,還是要坐輪椅。現在他要二十四小時聞着氧氣,才可以幫他排二氧化碳,其實他也是辛苦的。」

全家總動員 互相學習照顧智慧

成為照顧者以後,Johnson自問對外父外母的認識加深了不少,「以前跟他們的關係,只是在假日會見面,飲茶,有一些不太交心的接觸,直到他們需要照顧。特別是外母有認知障礙,每逢見外母,她會說她的故事、她的過往,了解她多了,關係上密切了,覺得她是親人。」

目前在美國生活的子女,也覺得跟祖父母關係比以前親密,假日回港時會全家一起探望、參與照顧,又會互相交流心得,Johnson笑說,靠女兒的觀察也有所得着:「外母甚麼也不願吃時,我的女兒剛巧在美國放暑假回來,她跟我們說:『你們覺不覺得婆婆除了藥物甚麼都不願吃?』我們照顧時,就把所有食物都說成是藥物,飯是藥、菜也是藥、甚麼也是藥,哄她吃,她的確願意進食!」本來Johnson曾以為認知障礙症的外母到院舍居住後,只能看着她一天一天變弱,可是經常探訪,鼓勵她到處活動刺激腦部之下,行動能力竟漸漸有改善,「那時看到她在走路,那一刻很感動,最終太太的堅持,原來是有回報的,那一刻是很開心,有很強的感受。」

幾年間,從工作崗位上退下來,成為照顧者,Johnson坦言轉變很大,作為過來人也曾經感到迷失和失落,照顧者的支援比想像中重要:「除了做參與者,我也做機構的義工,試試找回自己的興趣,在這一方面重新建立自己。『你要照顧別人,你先要照顧好自己。』這一句我也常常告訴我太太。」

▸▸▸繼續閱讀 更多照顧故事


這個故事能令你從中得到鼓勵或啟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