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蝟媽媽和女兒:照顧的最佳位置


照顧家中患有認知障礙的患者一點也不容易,更何況是不聽話的,患者會慢慢失去短期記憶,甚至到後期記憶受損,忘記熟悉的人和事,生活不能自理,需要長期照顧。有部分照顧者選擇成為「全職照顧者」,24小時貼身照顧長者,安排起居飲食,時刻關注狀況。亦有一部分照顧者可能因為工作、家庭或患認知障礙症家人身體變弱等因素,未能擔當照顧工作而選擇院舍服務。

Nathalie 照顧患認知障礙症的媽媽已有10年,她則選擇第三種方式 ——「在職照顧者」,兼顧工作同時,積極尋找資源和聘請工人姐姐悉心照顧媽媽。

樂觀面對 尋找最佳位置

10年前的一天,媽媽去浴室洗澡,但過了2分鐘後,媽媽就聲稱已洗完澡,Nathalie 倍感疑惑,因為沒有傳來水聲,而且浴室地面乾燥。於是帶媽媽去看醫生,最終證實患上認知障礙症,Nathalie 搜尋不同的資源,讓媽媽可以參加星期一至六由日間中心舉辦的活動及訓練,若媽媽出現問題,護士和職業治療師亦會告訴 Nathalie。

她沒有選擇與媽媽同住,而是聘請了工人姐姐,更為她們報讀菲律賓及印尼語言教授的認知障礙症的課程,讓她們學習照顧媽媽的技巧,體諒她說粗言穢語及動粗的行為。Nathalie 每天會打電話和媽媽聊天了解她身體及精神狀況,每星期都會回家探望她,以最佳狀態照顧媽媽,不時與媽媽唱歌作伴及觀看影片,希望媽媽保持開心的狀態。

「當媽媽需要坐輪椅,雖然她喪失活動能力,從正面看是不用擔心她走失。 」Nathalie 總是用積極的態度和笑容面對困難。她認為當事情不可改變,心態的轉變十分重要,豁達及樂觀,少執著,保持開心的情緒處理媽媽所有的問題,可在照顧路上更輕鬆!

刺蝟媽媽和刺蝟女兒

「當她「變身」時,就好像一隻刺蝟一樣,豎起她身上的刺。」Nathalie 表示患病的媽媽從以前和藹可親變得暴躁,說粗言穢語,甚至會出手打人,由一隻綿羊變成一隻刺蝟。為什麼也形容自己是刺蝟,她有一番見解,「我們由小到大學曉需要理性處理所有事情,當有些事情效果不如預期,就會豎起刺。」在照顧媽媽這件事上,一貫的理智就不能派上用場,不能理性面對及控制媽媽的行為,事情亦不能如自己所願。

媽媽堅硬的刺用作保護自己,如你靠近她,可能會受點皮肉之苦及漫罵。刺蝟女兒在照顧過程中遇到的挫敗、困難會令身上的刺豎起來。兩者存在因果關係,媽媽的刺越來越多,女兒的刺亦同時增加。硬碰只會兩敗俱傷,不要急著「處理」事件,暫不處理也是一個處理方法。利用他們善忘的特點,尋找合適的空間、時間及距離,反而能減少觸動大家緊張的關係。

在10年的照顧歷程中,Nathalie 逐漸懂得收起身上的刺,「不那麼認真面對他們認真的問題,認真處理他們不認真的問題」是她獨到見解。她建議照顧認知障礙症的家人時可以適時地放下理智,明白他們不能理解現實,就需要用另一種角度及方式去溝通相處。

鼓勵「所有照顧者要多多欣賞自己,每個人的資源亦不一樣,用心為家人安排就是最好的安排,相信有能量照顧自己及家人。」

如果想收到656的最新護老資訊及參加同路人支援活動,可以啟動656 WhatsApp專線:6511 6566 !
▶️若有照顧疑難,需要在線的專人及註冊社工進行即時訊息及建議,可輸入「真人對話」或「Live Chat」。

立即點擊 656 WhatsApp 線上服務

在照顧長者時遇到困難,不如讓我們助你一臂之力!


這個故事能令你從中得到鼓勵或啟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