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長者因為年老體弱或因病而需要長期卧床,雖然大量休息時間可以保充體力,但長時間缺乏運動反而會更容易患上各種疾病。如果長者長期臥床,究竟會有甚麼影響呢?至於護老者又應該如何妥善照顧有長期卧床需要的長者呢?
據研究顯示,成年人30歲之後會開始有肌肉退化的現象,對於沒有運動習慣的人士,肌肉質量每年減少百分之一;而肌力每年則減少百分之二至四。肌肉的退化速度會隨著年齡增長而加速,但有運動的人士,可以減緩退化速度。肌肉在沒有使用的情況下會逐漸萎縮,而肌肉萎縮會導致體力下降,並影響身體支撐及平衡能力。此外,肌肉所分泌的細胞激素Interleukin 15減少,也會導致免疫力下降,增加患上各種疾病的風險。
1)呼吸及免疫系統能力下降:因為長期卧床而缺乏戶外活動,導致運動量不足。除了影響血液循環及新陳代謝外,還會導致免疫力降低,呼吸系統變得虛弱,增加患上呼吸道疾病的風險。
2)泌尿系統感染機率增加:長期卧床的長者或需要使用尿片或設置導尿管,如果衛生條件不佳或免疫力下降,泌尿系統感染的機率就會增加,嚴重會引發血尿及腎臟等。
3)容易出現褥瘡或稱壓瘡:褥瘡多見於患有長期疾病的長者身上,因為皮膚在長期受壓的情況下,血液流動受阻,導致皮膚缺氧、發紅甚至壞死,造成長期臥床的人身體及精神上的負擔,嚴重時還可能引發大範圍的感染。
4)心理負擔大容易造成心理疾病:由於長者長期卧床,導致缺乏外出活動或與人交流的機會,容易產生抑鬱或胡思亂想等。
對於卧病在床的人士來說,特別是老友記,很難靠自己的力量去改善因為長期臥床而衍生的併發症,所以卧病在床的人士絕對需要照顧者的協助及陪伴,而後者可以透過以下六種方法,幫助卧病在床的人士改善長期臥床所帶來的影響。
六種方法減低長期臥床所帶來的影響
1)減少卧床的時間:長者應在身體狀況許可下,多善用輪椅或其他輔助工具,到戶外走走。如果情況不允許也盡量讓患者以坐姿取代躺臥,盡量減少長期臥床的時間。然而護老者要注意,長期卧床者突然站立或會產生低血壓、頭暈等症狀,護老者要小心攙扶老友記。
2)幫助長期卧床者按摩:透過按摩胛骨、足跟及腳踝等容易長出褥瘡的部位,從而改善血液循環不佳的問題,減少褥瘡生長的機會。此外,護老者也應該定時為長者拍排痰痰,幫助患者咳嗽排痰。
3)活動手腳防止關節硬化:如果長者的肌肉沒有自主活動的能力,護老者可以協助長者活動關節,如簡單的抬手腳、屈膝、握拳等,減少長者關節僵硬化,以及促進血液循環。
4)均衡飲食以補充營養:由於長期卧床,所以要特別注意蛋白質、鈣質及纖維質的補充。蛋白質可以補充因為缺乏運動流失的肌肉;鈣質可以增強骨骼強度;纖維質則是避免因為長期臥床導致消化不良而產生的腸道問題。
5)增加陪伴時間:護老者應多花時間與長期臥床者聊天與互動,讓他們感受到被關懷,身體健康狀況或有機會得到改善。
6)尋找專業及合適的支援服務:上門護理可為長者及其護老者提供專業及合適的支援服務。
【📣656最新發布!|#全港 #身心健康|#護老者專區】
https://656carer.com/tips/stage-carer-section/body/#sticky-container-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