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處理褥瘡 介紹壓瘡傷口護理及治療方法


長者有壓瘡傷口該如何護理?壓瘡又稱褥瘡,在處理及治療壓瘡的方法因病情而定。我們在照顧長期病患、行動不便的長者時,需仔細留意其身體是否有褥瘡傷口。

如何處理褥瘡?介紹壓瘡傷口護理及治療

明明長者安然無恙地躺著或坐著,卻不時看見長者手肘、臀部、髖部、尾椎、腳跟、腳踝出現一些不尋常的傷口。這些傷口可能是褥瘡(或稱為壓瘡),多見於患有長期疾病的長者身上。對於長期需要被高度照顧的長者,若出現褥瘡就需要謹慎處理,一旦病入膏肓,甚至可危及長者性命。如發現長者身上有壓瘡傷口,切記立即治療。以下為大家簡介壓瘡傷口的護理及治療方法。

褥瘡、壓瘡是什麼?它是怎麼形成的?

壓瘡屬於壓力性損傷,一般老年患者因長期久坐於輪椅,或睡在床上維持不動,當身體長期受到壓迫下,體內血液循環受到阻礙,以致局部皮膚漸漸會出現泛紅、破皮的症狀。如果褥瘡不及時處理,傷口便會開始潰瘍,導致皮膚組織、肌肉及骨細胞壞死,更提高感染全身性敗血症的風險,危及長者生命。

褥瘡除了由血管受壓引致而成,另外如果患者的皮膚長時間與硬物摩擦,譬如輪椅和床等,亦可能會令身體造傷口。此外,由於部分長者受長期疾病影響下行動不便,以致可能失禁於睡床上,當傷口又處於濕潤、不透氣的狀態下,最終便形成壓瘡。

在照顧期間,若發現長者身上有褥瘡的病徵,我們必須及時介入處理,給予壓瘡傷口護理及治療方案,病情才得控制及好轉。一旦病情延遲到最後階段,需要花更長時間治療及杜絕壓瘡。

壓瘡屬於壓力性損傷,一般老年患者因長期久坐於輪椅,或睡在床上維持不動,當身體長期受到壓迫下,體內血液循環受到阻礙,以致局部皮膚漸漸會出現泛紅、破皮的症狀。(Shutterstock 圖片)

壓瘡多出現什麼位置?

壓瘡出現的位置視乎患者身體狀況而定。長期久臥在睡床的長者,壓瘡多出現於頭部側面、後腦、肩胛骨、尾椎、髖部、下背部、膝蓋、腳跟、腳踝;而長期使用輪椅代步的長者,則多出現於尾椎、臀部、肩胛骨、脊椎、腳跟、腳底板等位置。大家在照顧行動不便的長者時,記得多留意這些位置。

褥瘡分幾級?各級別的壓瘡傷口護理方法及治療手段簡介

褥瘡大致可分為四個階段,每個階段處理褥瘡的方法都不同。下面為大家簡介各階段的護理方法:

第一級

患者的皮膚泛紅,患處皮膚完整無缺,當用手指壓下患處後維持紅色,不會變白。另外患處可能紅腫,皮膚表面微微發燙及痕癢。長者如果經常搔癢個別部位,我們可以多加注意。

此級別的壓瘡嚴重程度最輕微,壓瘡治療手法最為簡單,只要悉心護理,便能防止病情惡化。照顧者可定時轉動長者的身體,避免身體個別位置長期受壓,令病情得以紓緩。

第二級

當進入第二段段,壓瘡傷口會呈現粉紅色,患處表面有水泡,更有機會出現肉芽,過了一段時間後便會結痂成硬塊,甚至有可能有小量的腐肉。此時患者會感到劇烈的疼痛感。

處於第二階段的壓瘡傷口,護理上除了定期為患者轉身,更需使用生理鹽水治療壓瘡傷口,並使用透氣的紗布讓患處維持特定濕度,以防病情惡化。

褥瘡大致可分為四個階段,每個階段處理褥瘡的方法都不同。(Shutterstock 圖片)

第三級

患處除了有肉芽及腐肉組織,中間更有明顯的黃色物體,這是皮膚的脂肪層,此階段尚未傷及肌肉及軟組織。由於這階段的情況較為嚴重,患處周遭的神經壞死,患者未必會感受到痛楚,另外患處亦會散發出一股腐肉味。

若不慎進入此階段,患者需定期清潔傷口之餘,更要接受壓瘡治療,醫護人員會為患者清走壞死的肌肉組織,防止細菌繼續侵蝕。如有需要,患者可能要服用抗生素。

第四級

患處面積擴大,傷口有一定的深度,腐壞的肌肉組織顯而易見,甚至能直接看見軟骨或骨頭。此外,患處周遭呈現黑色,皮膚變得暗啞無色,肌肉組織早被細菌侵蝕。

由於這階段的病情較為嚴重,需進一步的褥瘡處理及護理才能保障患者的生命。醫生透過手術切除腐肉,直至部分新肉長出為止。此階段必須謹慎處理,在清理傷口的過程中,由於長者身體免疫力較弱,有機會受到細菌感染而染上敗血病,最壞的情況可能令患者死亡。

壓瘡傷口治療刻不容緩,如果察覺到長者有褥瘡必須立即處理,並施以特定的方法護理壓瘡傷口,免得病情一發不可收拾。

【📣656最新發布!|#全港 #身心健康|#護老者專區】

https://656carer.com/tips/stage-carer-section/body/#sticky-container-top


這篇文章能令你獲得實用的照顧知識嗎?
這篇文章的內容簡單易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