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常聽到長者突然說自己記憶變差,「少少事都記不到」,而且行動開始緩慢,甚至情緒變得暴躁等。可能大家以為這是「年紀大機器壞」的定律,但有沒有想過,以上的情況可能是認知障礙症(老人癡呆症或腦退化症)的徵兆,所以護老者或照顧者切勿掉以輕心,避免錯過治療或控制病情的最好時機。下文將跟大家探討認知障礙症的症狀,以及照顧者應如何照顧患有認知障礙症的親人。
甚麼是腦退化症、認知障礙症及老人癡呆症?
據醫院管理局網頁顯示,認知障礙症,前稱是老人癡呆症或腦退化症,是一種因腦部功能喪失而出現的疾病。患者的大腦神經細胞病變,引致腦部功能不正常地衰退,從而影響記憶、思維、語言、判斷能力、行為及性格。患者的記憶力及其他認知功能,例如學習、理解、語言運用、方向感及判斷力等,會逐漸失去,而有些患者也會有抑鬱、幻覺或人格改變等病徵。
最常見的腦退化症有三種,當中包括阿茲海默氏症(Alzheimer’s Disease)、血管性失憶症(Vascular Dementia)及其他失憶症,如腦部前額顳葉病變。
甚麼人較容易患上認知障礙症?
一般人認為患上腦退化症與年紀有關,年齡越高越容易患上認知障礙症,這也是不爭的事實。據醫院管理局的數據顯示, 70歲以上長者最受影響,每6位女士就有1位確診患上認知障礙症;而男性的比例則是每10位就有1位確診患上認知障礙症。
然而認知障礙症可以發生在任何人士身上,但年紀越大、有腦退化症家族史、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壓和高血脂等、糖尿病、腦損傷歷史及飲酒過量,都有機會增加患上腦退化症的風險。
認知障礙症有甚麼症狀
階段 | 病徵 |
早期(健忘期) | 1. 失去短期記憶 2. 表達或理解抽象事情時感困難,如表達身體不適、心情感受等 3. 情緒或行為變幻無常 4. 學習新事物及跟隨複雜指令感困難 5. 判斷力減退 6. 基本自理活動仍能應付,但需旁人提醒 |
中期(混亂期) | 1. 混淆遠期記憶和現實情況記憶 2. 偶有詞不達意的情況 3. 行為性格轉變,或會容易情緒不穩 4. 需別人協助日常自理活動 |
晚期(嬰兒期) | 1. 記憶缺損,連熟悉的人和事也會忘記 2. 身體活動及精神狀況出現衰退 3. 未能有效表達及溝通 4. 不能處理日常生活 5. 需要長期照顧 6. 生理時鐘混亂 |
認知障礙症可以分為早期、中期及晚期三個階段,而患者在不同階段會出現不同病徵,而這對於認知障礙症的照顧者來說,同樣非常重要。皆因照顧者在不同階段,亦有不同的事項需要注意。一般來說,認知障礙症患者越後期,自理能力會越差,照顧者及家人所面對的壓力亦會越來越大。所以照顧者遇到困難或有需要協助時,記得要尋求專業人士或社區組織的支援與協助。
認知障礙症初期階段,又可以稱為健忘期。在此階段,家人和朋友通常會以為是年紀漸老而出現的正常老化過程而難以察覺。
- 失去短期記憶
- 表達或理解抽象事情時感困難,如表達身體不適、心情感受等
- 情緒或行為變幻無常
- 學習新事物及跟隨複雜指令感困難
- 判斷力減退
- 基本自理活動仍能應付,但需旁人提醒
認知障礙症中期階段,又可以稱為混亂期。隨著病情的進展,患者早期的困難會更加明顯。
- 混淆遠期記憶和現實情況記憶
- 偶有詞不達意的情況
- 行為性格轉變,或會容易情緒不穩
- 需別人協助日常自理活動
認知障礙症晚期階段,如同嬰兒期。患者幾乎完全依賴別人,不能自我照顧。
- 記憶缺損,連熟悉的人和事也會忘記
- 身體活動及精神狀況出現衰退
- 未能有效表達及溝通
- 不能處理日常生活
- 需要長期照顧
- 生理時鐘混亂
照顧者如何照顧好認知障礙症患者
萬一有至親患上認知障礙症,作為照顧者又應該如何處理呢?
- 為患者建立一個有規律的活動時間表,滿足其心理及社交的需要,長期無所事事或會加速腦部退化,而且也需要為患者安排好手提電話、位置追蹤,及可供他人識別身份的證明文件。
- 報讀照顧者工作坊,認識病情的演變及照顧技巧,為長期的照顧工作做好準備。
- 細心觀察家居環境,慎防危及患者的家居隱患。
- 尋求社區支援,讓患者接受合適服務,從而減輕照顧者壓力。
- 注意患者的身體狀況,慎防患者有其他健康問題卻因表達能力下降而延誤求醫;關注自己的心理及身體狀況,確保有足夠的休息,以及尋求減壓的方法。
護腦小貼士
目前大多數造成腦退化症的原因是無法預防,但可以減少由中風引起血管性腦退化症的風險。除了定期運動及時常保持腦袋靈活外,還可以吸收足夠的維他命B12、 C及E。
【📣656最新發布!|#全港 #身心健康|#護老者專區】
https://656carer.com/tips/stage-carer-section/body/#sticky-container-top